- 上課時間:2018/3/24, 3/25, 4/1
- 課程主題:⼩小編舞家
本系列課程自2016年1月開始與花蓮新城鄉禪光育幼院合作,至2018兩年內共累積了五系列。此次《待用課程》再度邀請在紐約追夢的臺灣舞者——高嘉瑩老師蒞臨指導,藉由其精湛、專業的舞蹈技能,為禪光的孩子們進行一場震撼教育。
每系列的課程,除了規劃舞蹈相關的教學外,我們也希望邀請的老師們能成為孩子心中築夢者的榜樣,潛移默化中,喚醒每個孩子與眾不同的 " 追夢的勇氣 “。
以下為高嘉瑩老師課後心得節錄、課程介紹與影像紀錄分享:
花蓮禪光育幼院的⼩小朋友,有著和同齡孩子一樣的好奇心與旺盛體能。本次《待用課程》透過簡單的創作模式,讓小朋友快樂動腦、在團隊互相討論中編創舞蹈。
我的教學理念一直是:孩子要在快樂和安全的環境中,練習如何思考、學習與朋友之間溝通,相互扶持,一起開心的跳舞。專注⼒與責任感也是我在課程中會一直提醒孩子們的重要環節,時時刻刻都提醒他們「學習過程」比結果來得重要。
3/24 課程安排-
1. 動作開發:藉由⼩朋友喜愛的運動,創作舞蹈動作。例如:打籃球、排球,騎腳踏⾞,跑步,游泳等等,開發屬於每⼀位⼩朋友獨特的舞蹈動作。接著從學習每位小朋友所創作的舞蹈動作中分析動作的細膩度和精準度。12位⼩朋友把所有動作連接在一起,學習動作和時間上盡量達到⼀一制性。
2. 團體創作:3⼈一組,把所有的動作組合、排列以及在速度上做改變。所有的小朋友必須提出⾃己的想法參與討論。
3. 舞蹈觀摩、意⾒討論:每組舞蹈呈現,⼩朋友們給予良性上的建議和⿎勵。
4. 老師問問題時間:在這個舞蹈中他們有哪些速度的變化?有因為速度變快⽽看不清楚動作嗎?你為何會喜歡這組的舞蹈?是因為他們跳得很整齊嗎?還是其他的原因呢?
3/25 課程安排-
1.⽇常⽣生活動開發:藉由小朋友平常的⽣活習慣來創作舞蹈動作。例如:洗碗、拖地、寫功課、擦玻璃等,開發屬於每⼀位⼩朋友獨特的舞蹈動作。
2.空間和時間上對動作的影響和改變:利用⽇常生活中激發靈感所創作的動作配上時間的快、慢和中等速度以及空間上做變化(⾼高,低,中)
3.團體創作:4⼈一組創作⽇常⽣活之舞。希望小朋友一起討論如何把動作和時間、空間作安排,把它編成⼀支支舞。
4. 舞蹈觀摩,意⾒見見討論:每組舞蹈呈現⼩朋友們互相給予良性的建議和⿎勵。
5.老師問問題時間:在編創舞蹈討論的過程中有遇到困難嗎?這組在空間上的安排很豐富你們有看出來來嗎?
4/1 課程安排-
1.複習運動之舞和日常之舞:讓孩⼦複習他們所創作的作品,要求再加強對舞蹈動作與時間和空間上的安排,以及動作的一致性和精準度。
2.即興個⼈人創作:透過⾳樂(古典樂、爵士樂、流行樂)讓孩⼦們放鬆舞動。在選擇動作上可以隨⼼所欲,也可以選擇上課中所學習到的動作或喜歡的動作。
3.老師的觀察:在即興動作上的創作孩⼦跟著⾳樂隨性地擺動,他們的⾝體是⾃由的,動作的選擇也多樣化。有的孩子加入如京劇中猴⼦王的動作、芭蕾的⼤跳和轉圈,以及許多跳躍的動作和上課所學到的舞步。
這次孩子們在舞蹈課程上的學習有很⼤的進步。他們認真、專心的創作,常常問問題,並且不斷練習如何運⽤簡單的動作,加上時間和空間的安排來編創舞蹈。更重要的是學習過程中他們懂的如何互相溝通、給予良性的建議。看著他們開心和天真的笑容,在每堂課中讓⾝體自由的舞動,是我這次在教學上最開⼼的收穫。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