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在梧棲》第一系列 – 講師課後心得分享

《待用課程96:舞在梧棲 》

  • 上課時段:2019年,3/13、3/20、3/27、4/3、4/10、4/17、4/24、5/1、5/8
  • 上課講師:黃瑄珮老師

2019年三月開始梧棲國小首次參與待用課程計畫,期待利用九次創造性舞蹈課程,每次兩小時的時間,送給這群橫跨四至六年級的八女六男學生,一段特別的藝術體驗經歷。

IMG_8860.jpg

第一次上課的相見歡,每個人為自己所取的名字設計動作,再教給大家,每個人馬上就將其他人的名字都記起來了!在這過程中,教師觀察到到這十四位孩子的個別差異,有精明、有活潑、有把粗俗當有趣、有堅持待在舒適圈、有被標準答案框限住、有肢體協調性佳、有分不清楚左右邊、有靠補習支撐信心的忙碌孩子等等;也同時看到這群孩子的共通性:對這堂課有著高度興趣,潛力大,而且創意無限。

IMG_8881
第二次見面,捏麵人活動讓孩子們藉由挑戰夥伴的身體極限,激發自我的腦力與體力,同時還得學習如何保護夥伴的身體,使其避免受傷,整體提升以創意肢體而非口說言語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IMG_8786

教師給每組一樣長的時間完成任務,有人總在時間結束時,還想再多做一點努力,好彌補想太久,導致操作的時間太少,作品不盡滿意的遺憾;卻也有只用一半時間,就完成作品,既不想挑戰夥伴,也不想挑戰自己的組別。不論如何,大家倒是有志一同的希望能夠成為所有人共同挑戰的那塊可塑性佳的黏土,不希望教師因為親自示範而讓他們喪失一次機會。哇,這樣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讓教師喜不自勝!

IMG_8791
第三次見面,在課堂之前,就有一個孩子將舞台地板拖擦乾淨了,其餘孩子抵達後,也主動脫掉鞋襪,準備上課,大家真的越來越知道要怎麼上舞蹈課了呢!孩子們也從男女生壁壘分明分開坐定,不願意與異性同學手碰手跳舞,將「噁心」這樣的字眼用言語、表情及肢體語言表現出來的狀態,逐步經由課程活動改善這樣的現象,見證舞蹈藝術教育是可以跨越性別、年齡、人種、階級,讓所有人類共同領受、互相交流的美好體驗。


身為舞蹈教師,在這次的待用課程中試圖讓孩子們除了體驗到各自肢體創意展現的美好感受,還能學會欣賞他人的努力與創造力,更重要的是能夠尊重自己與他人,學會與每個人合作。

九週的時光,孩子們各有不等程度的進步,學校老師也告訴我,她相當訝異原本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在舞蹈課上,宛如模範生,落落大方、專注、積極表現。我很開心有夠成為這次梧棲國小待用課程的舞蹈教學老師,我真心希望能有更長的時間,持續灌溉這些開始冒芽的小種子,陪伴他們歷經梧棲海風,長成堅實大樹。

黃瑄珮 5/20/2019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